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30日至7月4日,学院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别组建两支专业实践队伍深入都昌县华山村、宜春市水口乡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以法为灯,照亮乡野。法治建设始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我院“振兴乡野 法润万家”普法润乡社会实践队踏上征程,前往都昌县华山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送到基层,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
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乡村实际需求,普法实践队精心准备了普法宣传内容,采用入户宣法、摆点讲法、讲座释法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普法实践。队员们深入村民家中,以“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晦涩的法条转化为“家常话”,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从“纸上”到“身边”,实践队成员努力创新普法形式,让普法工作接地气、有温度、合民心,让法治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位乡村村民的心中。

以教为帆,助力成长。爱润童心支教实践队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和和蔼可亲的笑容走进乡村儿童的课堂,在知识的天地中与孩子们同行。
体育课堂上,队员们特别设计了“排雷游戏”“障碍接力”“贪吃蛇”等趣味游戏,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锻炼身体、掌握体育技能;美术课堂上,队员们则以水母、海龟等海洋生物的特点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海洋世界,并结合谜语竞猜和涂色互动,让小朋友们在学习海洋知识的同时提升绘画兴趣;音乐舞蹈课堂上,孩子们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节奏之美,在舞蹈的律动中展现灵动之姿。
播撒知识种子,点亮乡村希望,支教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色彩,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以艺为桥,传承红色。依托专业优势,学院组织音乐学专业学生开展了“送戏下乡”文艺活动,将红色文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活动以“多元融合”为特点,涵盖歌舞、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团队成员结合灯光和音响效果,营造出浓厚专业的演出氛围,为村民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敕勒歌》《如愿》《相亲相爱》等声乐表演将歌声与红色记忆融合,将现场观众拉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中去;《枫叶红了》《民族大融合》等舞蹈表演则以灵动的舞步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此外,还有音乐学专业学生精心排练的音乐剧《党章守护者》,凭借精彩的剧情、动人的音乐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在场村民的阵阵掌声。形式多样的节目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欢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传递了红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惠民服务落到实处,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学院学子深入基层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增强了我院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进一步提升了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三下乡”系列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院建设,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供稿: 程棋 胡秋玲 审核:曹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