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容词角度看余干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性
陈港波
余干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地处东经116°13′45〞-116°54′24〞,北纬28°21′36〞-29°3′24〞,东与万年接壤,南毗余江、东乡,西连进贤,北邻波阳。地势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港汊纵横,全县共辖27个乡镇,国土面积2330平方公里,总人口地处东经116°13′45〞-116°54′24〞,北纬28°21′36〞-29°3′24〞达100万余人,其中以汉族为主,也有数量较少的其他各民族人口。
1 已有的相关研究
江西省内的赣方言可以分为5个方言区,分别是昌靖片、宜萍片、吉莲片、抚广片、鹰弋片。余干方言语言颇具地方特色,据颜森先生按语音、词汇标准对方言进行分区,可将该地方言划入赣方言鹰弋片 。目前关于赣方言鹰弋片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词汇上的研究,而语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学术论著也较少,主要有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昌仪的 《江西余干方言词汇》、《赣方言概要》 等少数研究成果。这些专著对余干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进行了论述。1)语音部分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语音变化方面提出音素和音节的同化、增加、缩减等现象;在比较音韵方面,从余干话出发同古音、北京话比较,又反过来从古音、北京话出发同余干话比较。2)词汇部分搜集了不少方言特殊词语,使词汇本身就具有地方特色,如同一部方言小词典。3)语法部分没有作全面系统的论述,但充分注意到了方言语法特点,在和普通话作比较中,主要从构词法、句法、虚词和部分实词的用法三大部分来进行分析。对余干方言进行语法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余干方言的语法特点,其主要内容有二个方面:一是共时语法系统的描写,包括语缀、状态词、代词、介词、语气词、体貌表达、程度表达、疑问句等,这些描写反映出余干方言语法系统中词类、句法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二是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主要从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与汉语史料以及其他相关方言的纵横比较,来认识语言事实,反映了余干方言受周边方言的影响 以及它本身的发展和创新。
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在余干方言词类系统中,形容词是较为活跃的一类词。我们知道,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和定语,但它也可以充当句中的任一成分,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宾语位置都可出现形容词。本文从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余干方言形容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形容词的区别,探讨余干方言语言事实和语言规律。以下将从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方面作简要概述。
2 性质形容词的差异性
根据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所表示的意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是指表示事物性质或属性的形容词,它有级的变化,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和补语。例如:快 慢 方 圆 冷 高 低 矮 酸 甜等。
2.1 余干方言性质形容词的组合特点与句法功能
余干方言性质形容词的基本组合特点是:
①能前加“真”、“蛮”、“特”等表示程度,用“真”字代替“很”构成“真+形容词”形式,除表程度外,还代表了一种强烈的语气;
②能前加“不”表示否定。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如:“活(机灵)、懒、蠢、痞、妖(指女性作风不正派)、吊(顽皮)、恶、怪、壮”等等,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如:“梆实(结实)、答黏(黏糊)、焦干(干燥)、辣毒、稳当、暖烘(暖和)、麻溜(利索)、崭劲(刻苦)、划得来(合算)”等等。
余干方言性质形容词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几乎能充当所有的句法成分,但其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和谓语。在书面语中大量使用修饰语,所以形容词被广泛作为定语;在口语中,因为句子简单,很少用修饰语,所以形容词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
2.2 性质形容词程度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2.2.1 后附式
普通话前加的“很”,可以用“得”提到谓词后,作为后附成分,如:“好得很、坏得很、大得很、小得很”,几乎所有的性质形容词都可以这样。单音节可以这样,双音节也可以。如:“清楚得很、干巴得很、肥胖得很、弯曲得很、正直得很、公道得很、正派得很、狡猾得很、空洞得很”,余干话也可以这样说,但这种说法极少,如果用,可能是方言引进和融合了普通话或外区词语的结果。
普通话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其形象化或具有性质特征的修饰语,除前头加上程度副词“很”、“极”、“最”、“特”、“更”、“稍”、“略”、“多”、“多么”、“比较”、“相当”、“非常”等等组成偏正结构词组之外,还可以后附。如:“光溜溜、光秃秃、香喷喷、冷冰冰、瘦丁丁、红艳艳、黄橙橙、灰蒙蒙、绿油油、热辣辣、静悄悄、空荡荡、深幽幽、轻飘飘、慢腾腾、软绵绵、湿漉漉、乱糟糟、肥胖胖、恶狠狠”等,这些都是不用“得”带起,而直接后附的。像这种情况,余干土话是没有的。如果有,是受外来影响,把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区的词语引进来,不是本地词汇。
2.2.2 副词前加式
余干话有不少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可以加上多种多样的副词性前加成分,成为偏正结构词组,这和普通话无异。如:
好:蛮好 最好 特好
坏:好坏 蛮坏 最坏 特坏
难:好难 蛮难 最难 特难
易:易得
但“易”一般只说“易得”,即相当于普通话的“容易”,而不说“好易”、“很易”、“最易”、“特易”等等。这些偏正结构词组,尽管所用的副词性前加成分不尽相同,但语法结构和普通话是一样的。
3 状态形容词的差异性
3.1 余干方言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特点及句法功能
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特点与性质形容词相比较而言,有三个方面的区别:
①不能前加“很”,如:不说“很铁紧、很皱巴巴”;
②不能与“不”组合,如:不说“不雪白、不妖里妖气”;
③与名词组合时一般都要加“咯” ,例如:“铁紧咯手”,“ 妖里妖气咯人”等等。
3.2 余干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形容词初始的单纯形式称为“形容词基本形式”,而所谓生动形式是指在形容词基本形式的基础之上变化派生而来的形容词形式。汉语中生成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手段是“重叠”和“附加”。与普通话相比,余干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构成的手段大致相同,但具体的构成形式却颇具特色,显示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以下就余干方言状态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构成的特别格式作简要叙述。
3.2.1 “XA”式
余干方言中在许多单音节形容词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词缀,构成“XA”式,这种格式在赣语、吴语、徽语中都被使用。“XA”格式在句中主要起强调程度的作用,其中的“X”在各具体方言中数量繁多,语音形式各异,来源也很复杂,而较难对其作详尽的描写。下面只对其略作分析:
雪白 鲜红 笔直 冰冷
辣湿 挷实 喷香 稀烂
答黏 措粗 生咸 基酸
以上各组词中,a组词中的“X”都是具有实在意义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b组中的一些“X”虽然还保留着原来同形词的某些义项,但大多数的意义已经虚化,且具有类化的作用而可以与不止一个的形容词组合。至于c组词中的“X”则有音无义,仅仅是一个前附的音节而已。然而不管“X”本身意义如何,它们一旦附在形容词前就都具有相同的强化形容词程度的作用,同时也带上生动的形象色彩。
3.2.2 “XXA”式
在余干方言中,具有上述“XA”格式的形容词一般也都能重叠“X”而构成相对应的“XXA”格式。“XA”式形容词通常已经表示程度的强化,但“XXA”式比“XA”式在程度上更进一层。以重叠表示程度的加强是汉语语法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形容词中前置成分的重叠则是余干方言的独特之处。“XA”式形容词普通话中也有,例如“雪白”,“火热”,但它们不能说成“雪雪白”,“火火热”。这一形容词构成格式在客家话和其他徽语、吴语区域也经常使用,只是具体使用情况有的会有所不同。
3.2.3 “AXX”式
单音节形容词带叠音后附成分是普通话与多数方言都具备的构词方法。“AXX”式也是余干方言常用的表程度的形容词生动形式。
例如:热乎乎 香喷喷 轻飘飘 硬邦邦。
以上“AXX”式除表示程度外,都还具有描写状态的功用。
3.2.4 “XAXA”式
“XAXA”式只在赣东北徽语方言点以及赣语北片方言点使用。而吴语和赣语南片(特别是东南片)很少有使用的。“XAXA”式实际上是“XA”式的重叠式。
例如:余干话:鲜红鲜红 雪白雪白 漆乌漆乌 阔绿阔绿
在方言中“XAXA”式为最强程度的生动形式。从“XAXA”式的地域分布看,可能是赣语受徽语的影响。
3.3 状态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XA式其句法功能总的来说有:可进行XAXA式重叠;不受程度副词修饰;除“飞快”等外,大部分不能作状语;必须加“咯”才能作定语;重叠式加“咯”可以作谓语,原形可以在主谓谓语句中作小谓语。XXA式:其句法功能在于作谓语、补语,但不能像XA那样做定语。
3.4 状态形容词结构意义的差异性
在余干方言状态形容词的四种形式中,我们发现,XA式状态形容词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这类词占了余干方言词的大部分,与普通话在结构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XA式第一音节的不同语素来进行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比较。
3.4.1 第一音节是可独立的名词性语素
如:笔直、雪白、冰冷、墨黑等。
像这一类词,普通话里也有一些。如:蜡黄、雪白、冰冷、冰凉。但普通话的这些词和余干话这一类词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最根本的不同是,普通话的这些形容词虽也含有某些“很”的意思,但主要侧重于形象化和性质特征方面,有的第一音节就完全没有“很”的意思;而余干话这类形容词的第一音节,不管是否具有形象性和性质特征,都含有“很”的意思,而且主要侧重于“很”的意思。尽管两者有些词字面完全相同,如“笔直”、“雪白”、“冰冷”,说起来含义完全一致,但余干话这些词第二个音节极少单说,除非在“直不直?”“白不白?”的格式里,一般都和别的语素结合在一起说。
3.4.2 第一音节是形容词性的语素
如:阔绿、精酸、答黏、焦干、梆硬等。
这类词普通话也有。如:死硬、碧绿、闷热、绯红、清凉等。普通话这些词,除了“死硬”是偏正结构外,其余均可看成并列结构的双音节词。因为“绯”也是“红”,“碧”也是“绿”,像 “闷热”、“清凉”这类词,它们所表达的,已经不光是“热”、“凉”或“很热”、“很凉”的意思了。而余干话这类形容词则均为偏正结构,且第一音节含有“很”的意思。
3.4.3 第一音节是动词性的语素
如:通亮、梆脆、拉扁、喷香、刮狭等。
这类词普通话也有。如:透亮、刺痛、逼真、赶快等。普通话的这些词第一音节多半是本义或引申意义,没有虚化。而余干方言中这类形容词显然不是动宾关系,而是偏正结构,不能扩展,第一音节不管能否独立,基本都已虚化。
总的来说,余干话XA式状态形容词中的第一个音节,除了那些有色、香、味或具体形象、性质特征者,其余像 “阔绿”的“阔”,“拉扁”的“拉”,“答黏”的“答”,“稀乱”的“稀”,“梆硬”的“梆”,“漆乌”的“漆”……等等,都已虚化了,已不具备它本来的意义,而只表示一个“很”的意思,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品类繁多了。但这些都表示“很”义的字,是不可以跟普通话中的“很”字一样,随便与什么形容词搭配的,余干方言中这些字谁跟谁搭配,都是受习惯规定的,不能乱套。
4 结语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我国语言(或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汉语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各汉语方言的共同参与,兼容并蓄,和谐发展。在大力倡导全民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也应当发展各地方特有的方言体系,而不应该视方言为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甚至去消灭它。目前地方特色方言的研究还是一块处女地,存在发展潜力大、空间大、势头良好等优势,也存在后劲不足等缺陷,需要我们去努力发掘,加深对方言的探究。余干方言作为赣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语言形式丰富多彩,是余干地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载体,本文从形容词角度看普通话与余干方言的差异性,只是我们对余干方言的一个单点性研究,如何从自身语言发展、语言融合和语言使用等方面来认识余干方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