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生赴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开展课程实践教学

发布者:邵宗健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


为深化专业实践育人成效,推动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2025415日,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302班学生,在任课教师邵宗健的带领下,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结合《公共经济学》《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以“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共治理实践”为主题,探索公共政策设计与危机应对机制在文博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博物馆内,师生围绕《公共经济学》课程内容,重点调研遗址保护中的资源统筹、财政支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文物保护项目的成本效益与社会价值转化。同时,结合《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理论,探讨博物馆在自然灾害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风险预判与管理策略。通过观摩安防系统、参与模拟应急演练,同学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认知。一名学生表示:“文物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公共资源。如何通过科学政策平衡保护与利用,如何构建危机防控体系,是公共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此次活动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指示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公共问题的能力。带队教师邵宗健副教授指出:“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多方利益协调与风险管控,是公共经济学与危机管理交叉研究的典型场景。此次实践为课程思政提供了鲜活载体,引导学生以专业视角服务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预防性保护+智慧化管理”模式为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提供了创新范本。学院未来将持续依托此类实践平台,推进“理论-实训-实战”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兼具经济分析能力与危机应对素养的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为文化遗产传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专业力量。

     供稿:邵宗健  审核:曹人龙